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单价提升大致抵消出货下降、折旧上升对毛利率的影响

  • 汽车
  • 2025-02-12 14:56:05
  • 1

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单价提升大致抵消出货下降、折旧上升对毛利率的影响

  每经记者 朱成祥    每经编辑 梁枭    

  2月12日早间盘前,中芯国际(688981.SH,股价99.88元,市值7968.63亿元)召开2024年四季度业绩说明会。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表示,第四季度是传统淡季,不过,平均销售单价提升,大致抵消了出货量下降及折旧上升对毛利率的影响。2024年,半导体市场整体呈现复苏态势,设计公司库存大致恢复到健康水平,主要产业向国内产业链转移切换的速度比较快。

  2024年,为了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中芯国际做了充分准备,加速了产能扩充的节奏,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完备性。国内客户的新产品快速验证并上量,使得公司在2024年四个季度收入节节攀升,全年增长超过年初预期。

  关于2025年业绩指引,赵海军表示,这几年地缘政治给行业格局带来了深刻变化,公司着力加强了供应链安全性、可靠性、韧性的管理,为了努力把握日益增长的制造需求,公司持续高投入,推动了公司收入规模的快速成长,但也给毛利率带来了很高的折旧压力,预计2025年折旧年增两成左右。除了折旧,毛利率还受到定价、产能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始终以持续盈利为目标,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来对抗折旧,丰富产品组合来对抗周期。

  从中芯国际四季度报告可以看出,中国客户收入占比、12英寸收入占比持续提高。赵海军表示,受益于在地化制造需求催化带来的产业链重新组合,客户份额提升,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4%。

  经营收入按尺寸12英寸和8英寸收入都有增长,占比分别为77%和23%,其中12英寸收入同比增长35%,这主要得益于产能规模的扩大和新增产能能够较快地完成验证并投入生产。

  按照各产品平台来看,中芯国际在模拟、图像传感器、显示驱动等优势平台的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公司快速在多个技术平台推动工艺迭代和产品性能升级。在模拟器件领域,公司持续拓展高电压、大电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8英寸、12英寸工艺平台,快速导入各类型消费电子、工业工控、汽车电子及新能源领域的终端应用。

  在高压显示驱动领域,中芯国际持续推动超低功耗及性能更好的28纳米高压显示驱动技术进入量产及终端应用,产能供不应求。在图像传感器及图像信号处理方面,公司提供更高像素、小单元、高密度的图像传感器,推出性能更好、超低功耗的图像信号处理器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紧密对接客户的需求,对标业界领先工艺,新推出了众多的功率分立器件平台,已实现量产并贡献收入,主要应用于手机、工业工控、新能源等领域。

  同时,中芯国际也观察到,汽车等产业向国产链转移切换的进程,从验证阶段进入提量阶段,部分产品正式量产。此外,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红利的带动下,客户补库存意愿较高。因此,赵海军认为,2025年一季度淡季不淡,但外部环境给2025年下半年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同业竞争愈演愈烈,公司会克服困难,努力做到最好。

  就汽车电子的布局,赵海军称,在高电压、大电流、高可靠性BCD及模拟平台,超低功耗逻辑平台,高性能微控制器,车规级显示驱动平台,高可靠性存储器平台等,都已实现车规级认证量产和终端应用,面向未来持续成长的汽车市场。

  赵海军强调,公司加速部署客户产品,并全面覆盖娱乐、连接、动力、控制、车身及底盘等车载应用,力求实现收入增长。

  对于业界普遍关心的价格问题。赵海军表示,在地化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需求,但同质化竞争使得结构性过剩的产能,即使在市场回暖的情况下,依然面临激烈的竞争。中芯国际通过打造技术领先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绑定客户,通过增加新产品来对抗价格压力,公司保持一贯的定价政策,随行就市不主动降价,但在必要时也会和战略客户一起直面价格竞争,以保持公司在各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在问答环节,有分析师问及中芯国际第四季度ASP(平均销售单价)上升的具体原因,以及如何看待2025年第一季度和2025年全年的ASP趋势。

  对此,赵海军表示:“第四季度是淡季,新接订单会略少于其他的季度,这使得产能利用率一般情况下会下降。但是,出货的晶圆中,12英寸增多了,8英寸减少了,因此12英寸占比的上升使得整个ASP向上走。此外,淡季减掉比较多的,反而是价格比较低的产品。有时候可以看到这样的产业现象,产能利用率越高,整个价位是下降的,产线不是特别满的时候,反而相对价钱比较高。”

  也有分析师问及:以中国汽车市场的产业规模,中芯国际准备以怎样的产能去承接客户需求?

  赵海军表示:“汽车需要各种各样的产品,最大宗的是高可靠性的分立器件,比如IGBT、第三代半导体等。中芯国际也都建立了这些平台,也都在跟汽车产业链上的产品公司密切合作。在接下来两三年里面,(中芯国际)都要成为主要的供应商。”

  关于汽车电子占中芯国际产能比例,赵海军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工业与汽车占营业的比例大约为8%~10%。中芯国际第一步设想,是跟更终端的整机客户一起,把汽车类产品做到营业额的10%。“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所有的产品平台都先验证成汽车产品,进而逐渐上量。”

  赵海军也强调:“汽车(芯片)用量与手机、消费(芯片)用量比起来相对较少。因此,汽车芯片占很大的营业额,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赵海军也介绍了28纳米技术平台。他表示:“28纳米第一代肯定是标准逻辑;然后是超低功耗的逻辑;接着是射频做网通;接着是模拟电路,来覆盖Connectivity(连接);接着是高压,即LCD Driver(显示驱动);超低功耗做CIS。中芯国际在40纳米有NAND Flash和Nor Flash,28纳米就需要做Nor Flash了。28纳米就是按照这个顺序,建立产能和满足客户需求。”

  赵海军补充表示:“从质量上看,先做消费级,然后做到工业级、汽车级。从产品上看,先做标准逻辑电路,做超低功耗,做网通的射频,做高压驱动,做MCU,就是要把(产品平台)补齐。把各种IP、各种应用客制化,使竞争力更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