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新能源车险迎重磅新规:拟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 探索保险车型风险分级

  • 资讯
  • 2025-01-24 18:24:04
  • 17

  来源:财联社

新能源车险迎重磅新规:拟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 探索保险车型风险分级

  新能源车险交出最新年度成绩单。1月24日,据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险实现保费收入1409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在保险业承保的2795个车系中,赔付率超过100%的高赔付率车系达137个。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阶段性出现的赔付率高企及承保亏损现象,早已引起各方关注。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信部、交通部、商务部四部门已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新能源汽车出险率和维修成本较高、部分车型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少数车辆投保不畅、部分车型保费较高等现象给出一揽子针对性举措。

  据悉,《指导意见》共5部分21条内容,其重中之重是将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探索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引导行业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实现消费者愿保尽保,并拟对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以及商业车险基准费率进行合理优化。

  “一揽子政策举措,对当前新能源车险遇到的主要问题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决方案,且结合了短期和长期考虑,着力推进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通过综合施策来系统化解上述矛盾,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华保险研究所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车险改革政策的落实,新能源车险经营将更加精细化,有望实现更加健康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新能源车险供给:拟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

  2020 年以来,我国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推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新能源车险业务增长迅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阶段性地出现了出险率和维修成本较高、部分车型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少数车辆投保不畅、部分车型保费较高、新能源车险经营持续亏损等现象,引起各方关注。

  针对上述难题,《指导意见》在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方面提出,保险业要充分发挥新能源车险在损失补偿、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丰富商业车险产品供给,优化定价机制,推动经营提质增效。

  其中,在稳妥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将对新能源商业车阶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进行合理优化。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车型迭代快,保险数据积累不足,基准费率存在偏差。”据悉,目前,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为[0.65,1.35,即保险公司可在基准费率基础上最高上浮35%,最低下降35%,与燃油车自主定价系数范围[0.5,1.5相比,保险公司的调价空间受限,不能充分反映车辆的真实风险水平。

  “针对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指导意见》提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新能源车险价格与风险更为匹配,将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的定价科学性。”

  为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指导意见》在丰富商业车险产品方面,将支持保险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商业车险保障需求,创新优化产品供给,研究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支持新能源网约车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灵活投保。研究探索“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为相关新能源汽车垫供科学合理保险保障。

  在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将充分发挥行业纯风险保费在定价中的基准作用,完善行业纯风险保费测算调整的常态化机制。

  据悉,新能源汽车在投保时,往往存在兼职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兼职营运货车按非营运货车投保等情况,但非营运车辆保险平均价格仅为营运车辆的一半左右,导致保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存在错配,保费充足度不够。

  “一些车型在家用车状态下,其赔付率本属于正常水平,但由于这些车型有不少数量用于网约车,却是以家用车性质投保,交的保费少了,所以导致这些车型整体赔付率高于100%。”

  针对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指导意见》提出将优化新车型车险定价标准,综合考感新车售价、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安全配置、保险车型风险分级等因素,提升定价精准度和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问题,实现愿保尽保,保险业协会引导建立了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

  据悉,“车险好投保”平台将于2025年1月25 日上午10点正式上线,首批有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接入,第二批20家左右财险公司将在今年2月接入。

  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可选择通过“车险好投保”平台链接保险公司投保,且保险公司不得拒保。

  在业内人士看来,引导行业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并上线运行“车险好投保”平台,是用中国特色方式统筹行业力量,引导财险公司主动担当作为,从根本上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降低新能源汽车运行成本: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探索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

  近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保信联合发布的新能源车险最新赔付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

  具体来看,2024年,保险业共承保车系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 (尚未考虑财险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成本)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

  从客车看,承保车系1654个,承保2982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1万辆的车系 301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有99个;从货车看,承保车系1141个,承保123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0.5万辆的车系5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有38个。

  业内专家表示,新能源车阶段性出现赔付率高企及承保亏损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以下4个方面:一是维修成本较高;二是出险率较高;三是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四是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

  “在维修成本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一体化程度较高,智能设备和配件局部损坏通常需要成套维修更换,对维修经济性的考虑还有所不足。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采用维修授权模式,不同企业维修体系之间相对封闭,社会化程度较低,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偏高。”来自中国精算师协会的专业人士表示。

  从出险率来看,“2024年,新能源汽车中营运车占比较燃油车高10个百分点,使用强度偏大; 新能源车主相对年轻,35岁以下车主占比较燃油车高14个百分点,车主驾龄相对较短,新能源汽车提速快、噪音小,行驶过程中外界不易察觉,相对容易出险。”中国银保信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下一步,中国精算师协会与中国银保信将继续推动跨行业沟通与数据共享,并根据实际需要,在必要时公布赔付率超过100%的有关具体车系信息。

  车险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当前新能源车险出现高赔付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前后端还不协调,需要保险业和汽车产业协同联动解决。”业内人士指出。

  据悉,为推动降低新能源车险运行成本,《指导意见》还提出通过产业链合作,推动降低维修成本,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

  具体来看,在推动降低维修成本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加强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维修和理赔标准,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标准化程度,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

  就数据跨行业共享来看,《指导意见》将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充分发得新能源汽车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还提出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研究制定低速碰撞试验标准,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化检测资源,降低汽车企业负担。综合考虑低速碰撞试验结果、易损零部件价格、常见维修项目工时等因素,及时优化保险车型分级等级推动其与商业车险保费相挂钩,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化生产设计、完善零部件供给,提高维修经济性水平,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有话要说...